1908年法國人馬杰爾·戴維斯在《云南》一書中首次使用“梅里雪山”的稱呼。但實際上梅里雪山所指的并不是卡瓦格博所在的太子十三峰,而是指在太子雪山北面的一座小山脈。那座小山脈在當地被稱作梅里雪山,因此山腳下的一處村莊也被稱為梅麗水(或梅里石),真正的梅里雪山主峰叫做說拉曾歸面布,海拔5229m。這個錯誤主要源于我國六七十年代的全國大地測量。當年,一支解放軍測量隊到了德欽,在與當地人的交流中,誤把卡瓦格博所在的太子雪山記作了梅里雪山,并在成圖后如此標注出來。從此,太子雪山就成了梅里雪山,這個名字也徹底壓過了藏傳佛教八大神山之一的卡瓦格博。
地理位置
梅里雪山處于世界聞名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區(qū),北連西藏阿冬格尼山,南與碧羅雪山相接。其主峰卡瓦格博海拔高度為6740m,位于東經98.6°,北緯28.4°,坐落在怒山山脊的主脊線上。
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是云南第一高峰,為藏傳佛教寧瑪派分支伽居巴的保護神。峰型有如一座雄壯高聳的金字塔,時隱時現(xiàn)的云海更為雪山批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被譽為“雪山之神”的卡瓦格博作為“藏區(qū)八大神山之一”,享譽世界。
自然風光
梅里雪山以其巍峨壯麗、神秘莫測而聞名于世,早在30年代美國學者就稱贊卡瓦格博峰是“世界最美之山”??ㄍ吒癫┓逑?,冰斗、冰川連綿,猶如玉龍伸延,冰雪耀眼奪目,是世界稀有的海洋性現(xiàn)代冰川。山下的取登貢寺、袞瑪頂寺是藏民朝拜神山的寺宇。每年云南、西藏、四川、青海、甘肅的藏民都要前來朝拜,有濃郁的藏族習俗,是人們登臨探險的旅游圣地。
梅里雪山是云南最壯觀的雪山山群,數百里冗立綿延的雪嶺雪峰,占去德欽縣34.5%的面積。迪慶藏族人民在梅里雪山腳下留下了世世代代的生存痕跡,也將深厚的文化意蘊賦予了梅里雪山。梅里雪山不僅有太子十三峰,還有雪山群所特有的各種雪域奇觀??ㄍ吒癫┓逑?,冰川、冰磧遍布,其中的明永恰冰川可謂最壯觀的冰川。此冰川從海拔5500m的地方下延至海拔2700m的森林地帶,長達8km,寬至500多米,面積有73.5k㎡。此冰川號稱世界上少有的低緯度海拔季風海洋性現(xiàn)代冰川。麗江葵花寶典里描述,梅里雪山腳下的雨崩村落更是保存完好的原始藏族村落,值得一去。
卡瓦格博峰的南側,還有從千米懸崖傾瀉而下的雨崩瀑布,在夏季尤為神奇壯觀。因其為雪水,從雪峰中傾瀉,故而色純氣清;陽光照射,水蒸騰若云霧,水霧又將陽光映襯為彩虹。雨崩瀑布的水,在朝山者心中也是神圣的,他們潛心受其淋灑,求得吉祥之意。雪山的高山湖泊、茂密森林、奇花異木和各種野生動物也是雪域特有的自然之寶。高山湖泊清澄明靜,在各個雪蜂之間的山澗凹地、林海中星羅棋布,且神秘莫測,若有人高呼,就有“呼風喚雨”的效應,故而路過的人幾乎都斂聲靜氣,不愿觸怒神靈,完好、豐富的森林則是藏民們以佛心護持而未遭破壞的佛境。
冰山退化
針對公眾關注的云南梅里雪山冰川退化問題,此間科學家認為,其主要原因在于全球氣候變暖,雖然可以有一些辦法減緩退化速度,但不可能完全遏制。
位于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境內的梅里雪山是地球上低緯度地區(qū)海拔最低的冰川,也是云南的旅游勝地。近年來,梅里雪山出現(xiàn)冰川面積減小、雪線上升現(xiàn)象,其中最大的明永冰川退縮明顯。
針對梅里雪山冰川退化明顯的現(xiàn)象,曾就冰川消融做過專題研究的云南大學資源環(huán)境與地球科學學院教授陳曉平認為,冰川退化已經是全世界面臨的一個問題,包括極地冰川消融,都很難從根本上遏制這種趨勢。
對于公眾所關注的當地旅游開發(fā)和生產生活的影響,陳曉平指出,即使沒有人涉足的地方,冰川也在消融。局部地區(qū)的人類活動雖有負面作用,但微乎其微。而由全球人口密度的增加、工業(yè)活動的加劇、污染排放的惡化帶來的氣候變暖才是冰川消融加速的癥結所在。
“在歐洲,全球氣候變暖已經使阿爾卑斯山雪線50年內退縮了100米。”陳曉平說,“梅里雪山冰川退化現(xiàn)象本質上就是全球氣候變暖在本區(qū)域內的具體表現(xiàn)。”
陳曉平表示,雖然冰川繼續(xù)消退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但雪山冰川消融目前還只能治標而治不了本。當地政府可以通過興修水庫、增加水塘地表水體和植被覆蓋來提高雪山周邊的空氣濕度,同時限制過度的人類活動來減少破壞,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積雪、冰川的消融速度。
雪山
太子雪山主峰卡瓦格博,藏語“白色雪山”之意,俗稱“雪山之神”。傳說原是九頭十八臂的煞神,后被蓮花生大師教化,受居士戒,皈依佛門,做了千佛之子領乃制敵寶珠雄師大王格薩爾麾下一員神將,從此統(tǒng)領邊地,福蔭雪域??ㄍ吒癫┥裣癯31还┓钤谏駢?,他身騎白馬,手持長劍,威風凜凜,儼然一位保護神。
卡瓦格博和其周圍諸峰,雖稱“十三峰”,但語意是取“十三”這個藏語里的吉祥數,其實不是準確的十三個雪峰,而是較多山峰的統(tǒng)稱。諸峰中較有名的有面茨姆峰、吉娃仁安峰、布迥松階吾學峰、瑪兵扎拉旺堆峰、粗歸臘卡峰、說拉贊歸面布峰。其中線條優(yōu)美的面茨姆峰,意為大海神女,位于卡瓦格博峰南側。傳說中,此峰為卡瓦格博峰之妻??ㄍ吒癫╇S格薩爾王遠征惡羅海國,惡羅海國想蒙蔽他們,將面茨姆假意許配給卡瓦格博,不料卡瓦格博與面茨姆互相傾心,永不分離。又有人傳說面茨姆為玉龍雪山之女,雖為卡瓦格博之妻,卻心念家鄉(xiāng),面向家鄉(xiāng)。雪峰總有云霧繚繞,人們稱其為面茨姆含羞而罩的面紗。意為“五佛之冠”的吉娃仁安峰,是并列排立的五個扁平而尖削的山峰,位于面茨姆峰北側,海拔5770.5m。而傳說為卡瓦格博和面茨姆所生的兒子的布迥松階吾學峰,則位于五佛冠峰與卡瓦格博峰之間??ㄍ吒癫〇|北方向的守護神就指瑪兵扎拉旺堆峰,又稱“無敵降魔戰(zhàn)神”(將軍峰)。粗歸臘卡意為圓湖上方的山峰,位于斯恰冰川的冰斗上方。
冰川
梅里雪山共有明永,斯農,紐巴和濃松四條大冰川,屬世界稀有的低緯、低溫(零下5度)、低海拔(2700m)的現(xiàn)代冰川,其中最長最大的冰川,是明永冰川。 明永冰川從海拔6740m的梅里雪山往下呈弧形一直鋪展到2600m的原始森林地帶,綿延11.7km,平均寬度500m,面積為13k㎡,年融水量2.32億,是我國緯度最南冰舌下延最低的現(xiàn)代冰川。每當驕陽當空雪山溫度上升,冰川受熱融化,成百上千巨大的冰體轟然崩塌下移,響聲如雷,地震山搖,令人心驚魄動。
然而目前,由于全球變暖和游客過多,明永冰川融化速度加劇,正在以每年50米左右的速度后退。這種狀況令當地居民及專家們擔憂。
宗教傳說
在松贊干布時期,相傳卡瓦格博曾是當地一座無惡不作的妖山,密宗祖師蓮花生大師歷經八大劫難,驅除各般苦痛,最終收服了卡瓦格博山神。從此受居士戒,改邪歸正,皈依佛門,做了千佛之子格薩爾麾下一員剽悍的神將,也成為了千佛之子嶺尕制敵寶珠雄獅大王格薩爾的守護神,稱為勝樂寶輪圣山極樂世界的象征,多、康、嶺(青海、甘肅、西藏及川滇藏區(qū))眾生繞匝朝拜的勝地??ㄍ吒癫┬劬影舜笊裆街?,統(tǒng)領另七大神山,225中神山以及各小山神,維護自然的和諧與寧靜。藏族認為,每一座高山的山神統(tǒng)領一方自然,而卡瓦格博則統(tǒng)領整個自然界之所有。在卡瓦格博山下,你不能談論一切細微之處的美麗,因為對任何出自自然的微瑕之美的言語稱贊都僅僅贊美了卡瓦格博山神統(tǒng)領的整個自然界的極其微小的一部分,而這些都是對卡瓦格博山神的不敬,也是對廣博而和諧的自然的不敬。當驢子們在卡瓦格博山間旅行時,藏族同胞的這一禁忌最好還是要予以尊敬的。
在藏文經卷中,梅里雪山的13座將近6000m或以上的高峰,均被奉為“修行于太子宮殿的神仙”,特別是主峰卡格博,被尊奉為“藏傳佛教的八大神山之首”。
藏區(qū)流傳的指南經引人入佛境:“……卡瓦格博外形如八座佛光赫弈的佛塔,內似千佛簇擁集會誦經……。具佛緣的千佛聚于頂上,成千上萬個勇猛空行盤旋于四方。這神奇而令人向往的吉祥圣地,有緣人拜祭時,會出現(xiàn)無限奇跡。帶罪身朝拜,則殊難酬己愿……。”
在指南經中,對外轉路線沿途所有景物,皆依佛教的內容作指引和解說,因此,所有景物都成了佛的印跡靈物。據佛教之說法,佛性的有緣之人都可在轉經時得如意妙果,護佑今生來世。轉經路上可見諸多瑪尼堆群,刻寫堆集了朝拜者的朝佛心愿。
在拉薩甚至有這樣的傳說:登上布達拉宮便可在東南方向的五彩云層之中看到卡瓦格博的身影,可見其顛之高,其輝之遠。
在藏語言習慣中,卡瓦格博是太子雪山主峰、山神及整座太子雪山概念的三位一體的稱呼,自古以來受藏民崇拜。在藏民的心中,卡瓦格博峰是他們保護神的居住地。當地人認為:人類一旦登上峰頂,神便會離開他們而去。缺少了神的佑護,災難將會降臨。
宗教文化
梅里雪山在藏民心中是一座圣山,藏語中稱為“絨贊卡瓦格博”。主峰卡瓦格博,其左(北)邊的山峰有布窮松吉吾學、再北為扎堆吾學,被稱為無敵降魔戰(zhàn)神;其右(南)依次為帕巴乃丁吉著、巴烏八蒙、吉娃仁安(五佛冠峰),再往南就是身姿優(yōu)美的女神峰緬茨姆,緬茨姆是卡瓦格博峰之妃,大海女神,藥王的侄女,又有傳說為麗江玉龍雪山之女。藏區(qū)稱卡瓦格博峰為“絨贊卡瓦格博”,絨:指河谷地帶;贊:屬于很厲害的神;卡瓦格博:白色的大雪山;整個意思為:圣神的白雪山峰。
梅里雪山地區(qū)是一個多宗教,多教派的藏區(qū),以藏傳佛教為主體,并存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多宗教共存共榮。
藏傳佛教有薩迦、寧瑪、噶舉和格魯四大派,其中以格魯和寧瑪派影響最大。該地區(qū)的藏傳佛教中,最有影響的歷史事件是:
◆噶瑪·撥希,二世大寶法王,藏傳佛教活佛轉世制度的創(chuàng)始人,1268年朝圣卡瓦格博,確定了梅里雪山大小轉山線路。
◆噶瑪·讓穹多吉,三世大寶法王,1326年朝圣卡瓦格博。
◆藏傳佛教十世班禪大師確吉堅贊,1989年10月,曾在卡瓦格博峰前舉行隆重法事,今已刻石立碑留下勝跡,供游人瞻仰。
◆藏傳佛教十一世班禪大師確吉杰布,2006年5月24日,在飛來寺面對卡瓦格博舉行了莊重的朝拜儀式。祈愿五谷豐登、六畜興旺、人民生活幸福安康。之前還云遮霧繞的卡瓦格博峰已云開霧散、展露真容,在陽光的照耀下,放射著神奇的光芒!
該地區(qū)現(xiàn)共有14座寺廟,民主改革前有24位活佛,現(xiàn)有活佛8位。以下是梅里地區(qū)的寺廟分布:
◆東竹林寺:始建于1667年,現(xiàn)位于德欽縣奔子欄鄉(xiāng),214國道旁,在冊僧人636人,有五層大殿一座,辯經院一所,法相學院一所,104所僧房,屬格魯派黃教
◆噶丹德欽林寺:位于德欽升平鎮(zhèn),始建于清光緒三十一年,由五世達賴賜名,屬格魯派黃教。
◆噶丹羊八景林寺,又名紅坡寺,位于德欽云嶺鄉(xiāng)紅坡村,始建于公元1514年,屬格魯派黃教,有清咸豐皇帝賜匾“化行南幫”一塊,目前有活佛一人,僧人80人。
◆塔巴林寺:云南唯一的藏傳佛教尼姑寺,位于德欽奔子欄鄉(xiāng)書松鎮(zhèn),始建于公元1772年,現(xiàn)有尼姑115名。
◆永主頂寺:位于德欽燕門鄉(xiāng)赤尼自然村,始建于明朝永樂年間,現(xiàn)有僧人80人,屬寧瑪派紅教。
◆崩貢寺:位于德欽燕門鄉(xiāng)石底村,始建于1637年,現(xiàn)有僧人50人,屬寧瑪派紅教。
◆拖拉竹寺:位于德欽燕門鄉(xiāng)拖拉村,現(xiàn)有僧人30人,屬寧瑪派紅教。
◆玉仙寺:位于德欽縣奔子欄鄉(xiāng)牙隆村,始建于公元1618年,現(xiàn)有僧人33人,屬達隆噶舉派。
◆禹功扎西曲批林寺:位于德欽尼通村,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屬噶瑪噶舉派。